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金門絕美海景民宿 海院子 Hai Yuan Zi B&B Kinmen

 


九月底時,很臨時的安排了國慶連假的金門小旅行,由於這次想用離島的國旅住宿補助,所以便從有支援補助的AsiaYo網站去找。原先對金門的住宿並沒有抱太多期待,覺得只要簡單乾淨就好,沒想到剛好就看到這家海院子,看到房間照片馬上就決定要住這裡了,雖然一晚3200不算是特別便宜,但實際住起來覺得非常值得,因此也想為這家民宿寫篇介紹。



海院子的位置在金城鎮北邊,從慈湖路往北不到兩公里就可抵達,以地點來說我覺得算是蠻方便的。從建築正面就可以看出來,所有的房間都面海,而且也有大片落地窗,採光非常的好。由於下午三點才能入住,所以中午只有先去放個行李,就先去其他景點走走。


傍晚趁著夕陽時段,趕快回來辦理入住,在大廳看到的夕陽就已經非常美麗了。



由於是新建的民宿,房間當然是使用感應房卡,比起傳統鑰匙加分很多。室內的空間非常的寬敞,桌椅也有好幾組,不論是整理行李、買零食回來吃、坐著發呆放空,都可以找到舒適的角落。



前面說到進房時已經是夕陽時間,不論是在浴室內還是戶外的小陽台都能看到,坐在陽台吹著海風,靜靜的看著夕陽落下,非常的輕鬆愜意。




浴室也是我很喜歡的地方,除了有基本的乾濕分離外,還有很棒的海景浴缸,另外門口的牆上也有設置換氣扇的開關,減少洗完澡後浴室濕氣很重的情況,硬體設備完全沒話說。



備品上雖然大部分都還不錯,不過還是有兩個小缺點,簡體包裝的刮鬍刀用起來不太舒服,另外沐浴乳給兩個人用似乎稍嫌小罐,畢竟金門風沙也不小,還有漂亮的浴缸可以泡澡,住一晚洗個兩次澡也是合理。



房間門口有提供兩瓶礦泉水以及茶包,甚至還有個小茶具組可以泡茶。下方的櫃子也有小型冰箱,不過冰箱的櫃子開口有點小,打開冰箱門的時候容易敲到。


隔天的早餐時間是早上八點到十點,基本上是提供金門式的廣東粥搭配油條,跟台灣吃到的粥不太一樣,湯整體偏稀,某方面來說有點像蛋花湯,不過仍然比我住的另一家提供的粥好吃,另外飲料是可以選的,還有黑糖饅頭意外的非常好吃。




早上退房前除了泡一下澡之外,最後整理完行李後,也坐在陽台的椅子上放空看海好一陣子,只住短短的一晚還真有點捨不得離開。海院子可以說是我住過最滿意的住宿之一了,裝潢很有現代的時尚感,房間寬廣加上無敵海景,不同的房間也有不同的設計,想要做為IG網美打卡用的房間也不為過,而且以這樣的設備來說價格真的算便宜,我想我以後如果還有機會去金門的話,海院子對我來說就是首選了。


海院子 Hai Yuan Zi B&B

金門縣金寧鄉下埔下355號

(082)322308

櫃台服務時間:08:00-22:00

入住時間:15:00-22:00

退房時間:11:00前

早餐時間:08:00-10:00

AsiaYo 訂房連結





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

一個長期SONY使用者的Fujifilm X-T4實拍心得

 


以可換鏡相機來說,我一直以來都是SONY的用戶,從最早的NEX-3開始,到後來的NEX-5R、A7M3,算是相當適應SONY的機身表現與操作模式。不過A7M3用著用著也過了兩年,官方售價從來沒降,三不五時又有新機的消息,想當年A7R3的售價一萬一萬的降,因為不希望某天突然遇到大降價導致二手價掉太多,所以六月時就先把自己的機身給脫手了。

沒有機身的那陣子,雖然手邊還有台RX1R平常可以隨手拍拍,自己也不像以前出門拍照的頻率那麼高,不過有時候總是會覺得好像少了什麼,某天在店家看到有X-T4的展示機,摸一摸突然覺得,咦?富士的機身好像也是進步不少了嘛?剛好當天有活動,覺得價格還算能接受,就把X-T4帶回家了,當作這陣子換換口味。


X-T4挑選的是經典的銀黑配色,很有復古相機的味道,不過機身比起以前又更厚了些,單就機身的部分已經與A7R4的體積差不多了,老實說是覺得有些太大了,A7M3的機身對我來說比較適中一些;另外雖然銀色很漂亮,但漆面感覺不太厚,尤其是機身底部,以前已經看過很多台富士的銀機機底刮傷,所以會介意的話,可能還是把底部貼起來比較保險一點。


↑X-T4 / XF16-55

某次到溪邊拍照,剛好測試了一下錄影,4K畫質不錯是一回事,但最讓我驚訝的還是防手震,X-T4的防手震效果明顯比A7M3好上很多,雖然我平常不錄影,但至少這樣的防手震可以讓我比較放心的去降低快門速度跟ISO,畢竟APSC先天上ISO表現就是沒辦法跟全幅相比,優秀的防震系統至少能彌補一點差距回來。

↑X-T4 / XF16-55

↑A9M2 / 1635GM

因為自己很喜歡到處吃喝,所以平常拍最多的其實是食物。X-T4雖然因為APSC的關係,景深控制較為容易,但我卻覺得它的顏色表現在食物上並不是很好,即使切換了不同的軟片模擬,總是覺得沒有SONY拍出來那麼好看,因此拍食物時我還是比較偏好使用SONY的相機。

↑XT-4 / XF16-55

拍人的時候,富士的軟片模擬是個很大的優勢,很容易得到帶點輕微濾鏡感、氛圍好的照片,在後製調整顏色時,的確是讓我省下不少心思。如果當下有選擇困難的話,也可以拍RAW後再用機身轉檔套用各種軟片模擬,是很棒的設計。另外富士的白平衡我覺得相當的準,尤其是室內、陰天等環境下,SONY容易偏黃的情況雖然這幾年有進步,但即使到了三代、四代機身,仍然沒辦法像X-T4來得準確。

↑A7M3 / 135GM

但說到無反的對焦性能,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承認SONY是業界的領頭羊,即便今天臉部辨識、眼對焦、動物眼對焦等功能陸續出現在各家的機身上,但成熟度我認為SONY仍然是處於領先地位。X-T4當初在店家試用時,原先以為對焦很棒,不過實際使用時間長了之後,發現仍然不夠好,以SONY的機身來比喻的話,我覺得是優於A7R2,但不及A7R3,更不用跟A7M3比。同樣使用AFC的狀態下,眼對焦的反應速度較慢,當光線較不足的環境下,更是狂拉風箱與假合焦。另外富士的眼對焦邏輯也不夠成熟,只要人轉頭之後對焦就會飄走了,SONY是會維持對焦在頭部的區域上。不過我覺得X-T4最有問題的一點是,當使用者用觸控螢幕手動指定對焦點了,但畫面出現臉部辨識時,對焦仍然以臉部辨識為優先,讓人有點傻眼,正常的邏輯應該要以使用者的指令為最優先吧?

↑A7M3 / 1635GM (ISO10000)

跟手機的WiFi連線也是我覺得X-T4一個很大的進步點,我上一台富士已經是三年前短暫使用一小段時間的X70,記得當初WiFi除了選單不好找之外,手機端連不連得上也不是很穩定,有時候可以連,有時候怎麼樣都連不到。這次X-T4只要第一次設定好之後,手機無腦打開藍牙與WiFi,App一開很快就連上,使用體驗進步很多。
反觀SONY,當初PlayMemories App一開就會自動開啟手機WiFi,現在改成Imaging Edge之後還要自己手動開WiFi,雖然傳輸穩定度一直都很好,QRcode的連線也很直覺,但就是有種退步感。

↑A7M3 / 1635GM

最後來提一些我認為比較細節的小地方。
X-T4的觀景窗很大,解析度也高,看起來很舒服,不過它的屈光度調整旋鈕是要先拉起來才能轉的,跟其他廠商直接轉的邏輯不太一樣。
X-T4跟A7M3都是機身充電,但是A7M3的Type-C介面蓋子打開後可以往旁邊轉,比較不會妨礙插線的動作。
X-T4的新電池NP-W235容量是2200mAh,而SONY的NP-FZ100是2280mAh,但以我自己的使用習慣下,X-T4可拍的張數比較少,不是只差一點,而是至少差一兩百張那種。另外X-T4使用十分鐘左右後會明顯感受到機身的溫度上升,A7M3則沒那麼明顯。
SONY機身可以用日期做資料夾,放進電腦整理時比較方便,X-T4我目前沒找到有這個功能。
SONY掀起翻轉螢幕時,就不會切換到觀景窗了,但X-T4身體靠近時還是會切過去。
X-T4的轉盤鎖定方式是按一下鎖定,再按一下解鎖,不用一直壓著很方便。
X-T4的快門震動極小也幾乎無聲,用起來就覺得質感很好。不過MD會抱怨聽不到…

↑X-T4 / XF16-55

總之這篇文章是給對這兩台相機有興趣的人參考,純屬個人使用心得,沒有專業測試且非常主觀,全部都有修圖。由於我是長期的SONY用戶,所以下面整理一下我對於X-T4的優缺點看法,以及一些近期拍的照片。

優勢
觀景窗好看
白平衡很準
軟片模擬調色省事
防手震強
快門安靜
錄影有4K60P

可改進
機身容易發熱
對焦還是有進步空間
Type-C充電口蓋子卡卡
不能用日期分資料夾

MD 小艾

↑X-T4 / XF16-55

↑A7M3 / 1635GM

↑X-T4 / XF16-80

↑A7R4 / Sigma 24-70

↑X-T4 / XF16-55

↑A7M3 / 1635GM

↑X-T4 / XF16-55




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

Sigma 24-70mm f2.8 DG DN art SONY E-Mount 自帶小微距的誠意之作


2019年時,Sigma發表了無反全幅專用的DN系列鏡頭,即使全幅無反已經發展數年了,但在此之前Sigma仍然只有推出APSC以及舊款C/N改接環的鏡頭,這次的DN系列可以說是全新設計。首先上市的是14-24mm f/2.8 DG DN Art,不知道是否因為超廣角燈泡頭加裝濾鏡不方便,或是體積仍然算大的關係,這顆討論度感覺並不高。

但這次11月推出的Sigma 24-70mm f/2.8 DG DN Art就不一樣了,24-70可說是涵蓋生活常用的焦段,平時出遊一顆可以用於大多數的題材,加上價格相較於原廠GM實惠許多,台灣公司貨牌價僅32600,另外有著比原廠更好的最近對焦距離以及放大倍率,對於我這種喜歡拍食物的人來說再適合不過。

2020年的第一天就帶著台灣的首批貨回家,不免俗的還是來開個箱。
外盒認明正身,Sigma一貫的簡潔包裝。↓

打開後是台灣恆伸的保固卡,保固三年相當有誠意,
另外也有附類似原廠GM的鏡頭包。↓


鏡頭本身的質感還不錯,側面有著AF/MF切換、對焦固定以及變焦鎖定開關。↓


18cm的最近對焦距離,而且是現在市面上少見的日本製鏡頭。↓

遮光罩內部為螺紋狀,外圈也有鎖定開關,只可惜開關旁邊那圈是類似橡膠的材質,容易沾染灰塵,久了也有變質的疑慮。↓


很Sigma的鏡頭蓋↓

新世代的24-70 f2.8各廠幾乎都已換成82mm的口徑,為了對應這個體積,鏡尾用的當然是金屬接環,跟SONY的三代機身搭配起來密合度不錯,也有防滴防塵的橡膠圈。↓


其實原廠的GM,近期水貨新品價格也已跌破五萬,二手甚至四萬初也是很容易找到,會讓我捨GM選Art最大的因素還是18cm的最近對焦距離,以及廣角端高達0.34x的放大倍率。
18cm是什麼概念呢?就是可以幾乎貼著對焦。↓

相較於原廠GM鏡的最近對焦距離38cm,Art真的讓我在拍食物上輕鬆許多,不過仍然要注意景深太淺的狀況,必須適時縮光圈。




不過以鏡頭本身的解像力來說真的不錯,銳利度極佳。


目前還沒帶出去拍風景,只有一張在七星潭海邊拍的,朋友說藍色很有Sigma的風格。↓

人像拍攝上,搭配原廠的眼對焦一樣可以迅速且準確的合焦,焦點一樣相當銳利,不過我很久沒拿2470GM了,不太確定GM速度是不是更快一點。

但是在拍人的過程中,發現Art的散景似乎有輕微的二線性?
柔順度似乎沒有GM那麼好,下面放一張兩年前用2470GM拍的的東京做對照。

動物眼對焦一樣能順暢的運作,精準的對在貓眼上↓



鏡頭本身外觀操作上,雖然帳面上比GM輕了約50g,難得不是Bigma,但體積上其實差不多。
另外我本身是個長期的原廠鏡使用者,Sigma這顆鏡頭的變焦方向跟SONY原廠是相反的,這點讓我蠻困擾的,拍到一半想變焦時容易轉錯方向,這屬於設計問題也無解。

整體來說,這顆Sigma 24-70mm f/2.8 DG DN Art我覺得是很棒的鏡頭,
即使有小缺點,但給了這麼便宜的價格基本上也沒什麼好挑的。
整體優缺點如下:

優勢:
價格便宜,僅32600
三年保固
銳利度不輸GM
18cm最近對焦距離+0.34x放大倍率
比GM更輕

缺點:
變焦方向跟原廠相反
散景柔順度比GM差
遮光罩外圈用橡膠材質

下面附上恆伸官方的規格表
規格(E 環)
鏡片結構15群19片
視角84.1-34.3度
光圈葉片數11片
最小光圈F22
最近對焦距離18-38cm
最大放大比廣角 1:2.9 - 望遠 1:4.5
濾鏡直徑Ø82mm
體積直徑 87.8mm x 長度 122.9mm
重量835公克
以下附上幾張隨拍供參考